当前位置: 首页 >> 攀大要闻 >> 正文
攀大要闻
【攀登四十载】明理载道 修文致用
——文学院建设与发展纪实
2023-10-20      文学院            点击数:

一、发展沿革

文学院是js4399金莎官网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4年,攀枝花大学第一届招生,即招收了中文师资、中文秘书两个专业。1985年6月,攀枝花大学设立语言文学系。1988年4月,撤销语言文学系,成立中文系。1994年5月,原攀枝花大学中文系和原攀枝花教育学院中文系合并成立攀枝花大学中文系。1998年2月,撤销中文系,成立人文社科系,将中文专业划归社会科学系。2004年6月,人文社科系更名为人文社科学院。2021年,撤销人文社科学院,成立文学院。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文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两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人;有专兼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9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人和后备人选人才8人,博士17人。

二、立足服务地方,打造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明理载道,修文致用”的办院理念,深入贯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适需求,肯担当。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院成立之初,为满足新兴城市——攀枝花市对中小学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的需求,学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人才培养责任,开设了中文师资和中文秘书两个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4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提修养,塑品行。思想道德品质是人才的首要品质。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重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厚植爱国情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铸牢共同理想,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实践,强应用。人才的绩效在于其岗位发挥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有本领才能担其职履其。学院在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建有微格实训、中华传统文化实训室、文学创新实训室、应用写作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推进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学院紧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手段,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经济社会调整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文学院自觉把社会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专业特色内涵,建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之间的师资、教学、教研、科研多元交流机制,打破专业壁垒,扩大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增强学生核心竞争能力。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近五年,学院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获奖1项,校级4项;“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获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9项,省级14项,校级55项;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获奖464项,省级获奖160项,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课程群”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设置文学、语言、写作等专业课程群,优化课程教学团队,建立写作、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和文艺理论等课程团队6个,开设4个方向的21门专业限选课,打造了有温度、有深度的“金课”,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就业创业规划金课1门,各类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3项。

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学院实施开放办学,广泛联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引入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鼓励学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建有微格实训等实训室4个,四川省大学生写作等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习基地15个,聘任30多名企业高级人才担任行业指导教师,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

——开展本土科学研究,丰富本土文化内涵。学院围绕攀西民族文化、三线文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建有四川省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攀西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基地市级科研基地4个,汉语言文字大数据产业化研究等市级科研团队2个,积极挖掘攀西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活动,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打造文化名片,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重大规划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47篇,出版各类专著、教材34部。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获奖11项。

——加强办学合作交流,提升学院的影响力。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承办了高级别学术会议20余次,为讲好攀枝花和js4399金莎官网故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提高学院学术影响力。与泰国易三仓大学、韩国草堂大学、越南维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的方式,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爱攀情怀。学院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鼓励和引导毕业投身攀枝花建设和发展,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地方去40年来,有超过1/4的毕业扎根攀西大地,活跃在攀西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已成长为业界骨干和精英,是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文学院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将继续以党建工作为引领,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四个服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院的力量。

编辑/郑洪艳;审核/汪大喹 曹利华 方青松